贸促商机供求信息

数字化引领亚太零售市场高增

发布时间:2020.09.03 浏览量:1132

新冠肺炎疫情大大加快了全球零售业的数字化转型步伐,而亚太地区凭借数字化成熟度,不仅推动了全行业的发展,也为其他区域市场指明了数字化转型方向。


管理咨询机构贝恩公司日前发布《展望亚太地区零售业的未来:如何保持高速发展,焕发新活力》报告。报告显示,当前,亚太地区对全球零售业增长的贡献高达3/4。2014年至2019年,亚太地区零售额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是其他地区的四倍以上,线上销售增幅是其他地区的两倍。值得注意的是,亚太地区的电商发展起点已经很高,2014年至2019年,亚太地区的线上渗透率从9%升至19%,而其他地区仅从6%增长到11%。


“零售行业整体已经在向数字化创新和电商转型升级,中国和亚太其他市场跳过了欧美,一跃成为行业增长引擎和数字创新的领导者,新冠肺炎疫情的来袭更是加快了这一转型步伐。”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零售业务主席郑硕怀表示,“在当前多变的经济形势下,零售商想要取得持续成功,必须慎重制定战略,重新审视实体店的角色,建立更敏捷、以数据驱动的运营模式,不断推动企业与时俱进。”


贝恩认为,重塑价值主张、赢在数字互动、从重资产到重运营、做好末端配送和供应链弹性、明确生态系统目标、数字化升级改造是零售企业在亚太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发展需要优先深耕六大领域。


在重塑价值主张方面,亚太区消费者的数字化渗透率领跑全球,与此同时,贫富差距也在不断加大。基于上述影响,便利产品和零售业态将会继续增长,网上购物更加普遍,平价和高端零售商或出现两极分化。


在数字互动领域,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3年,亚太区重点市场70%~85%的线上交易将通过手机端完成,在美国该比例预测仅为43%。同时,新冠疫情影响下,数字渠道使用率大幅上升。贝恩预计,经由直播电商进行购物的中国消费者在2020年将激增35%。随着新兴数字化互动形式迅速涌现,零售商应当主动迎合消费者的碎片化购物需求。


从重资产向重运营转变,在亚太地区,只有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的零售商建立了与美国和西欧一样庞大的实体店网络。中国人均零售面积(平方米)不到澳大利亚的一半,增速仅为1%,但线上渗透率却是澳大利亚的2倍。实体业务之外,亚太零售商的线上业务呈现强势增长,因此,零售商需要积极调整实体店的角色,比如配合全渠道运营、提供配送服务,或承担体验店的角色。


在做好末端配送和供应链弹性方面,虽然消费者对快速送货上门的需求不断提高,但基于亚洲城市密度、物流基础设施、房租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多样性,“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并无法统一。如在孟买和雅加达等市场,低成本劳动力、严重交通拥堵和相对较低的房租成本意味着超本地模式将最为有效,也具有竞争优势。


在明确生态系统目标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零售商应当通过新的合作伙伴来提升数字能力,建立线上规模,并对线上化加速趋势采取相应行动。


最后,在数字化升级改造方面,也是在疫情下,许多零售商加大投资,积极布局高级分析和技术等新能力,充分利用自有数据资产,力争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迅速提升竞争力。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福建省贸促会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