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1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宏观审慎政策指引(试行)》(下称《指引》)。《指引》重在阐明人民银行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完善宏观审慎治理机制的思路及原则。业内人士表示,发布《指引》是建立健全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构建运行顺畅的宏观审慎治理机制,推动形成统筹协调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体系,促进金融体系健康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表示,宏观审慎政策具备“宏观、逆周期、防传染”的视角,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这是国际社会反思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广泛共识和危机后主要经济体的普遍实践。近年来,主要国际组织就建立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发布了一系列标准和最佳实践,主要国家也先后构建了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工作,要求“关口前移”。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要求人民银行牵头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制定出台《指引》是立足我国实际,结合国际经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该负责人说。
《指引》一是厘清宏观审慎政策相关概念。界定了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系统性金融风险、宏观审慎管理工作机制等相关定义。二是阐述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具体内容。包括:明确了宏观审慎政策目标,即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尤其是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顺周期累积以及跨机构、跨行业、跨市场和跨境传染,提高金融体系韧性和稳健性,降低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和破坏性,促进金融体系的整体健康与稳定;概述了宏观审慎政策主要应对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类别及监测评估机制;划分了宏观审慎政策可包含的主要工具,制定了工具启用、校准和调整流程;明确了宏观审慎政策的治理机制等。三是提出宏观审慎政策实施所需的支持保障,阐释宏观审慎政策与其他政策,特别是与货币政策、微观审慎监管的协调配合。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按照《指引》构建的总体框架,认真履行宏观审慎管理牵头职责,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推动宏观审慎政策落地见效,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来源:经济参考报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福建省贸促会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